1912年2月12日,武昌起义爆发的四个月后,虽然多地爆发起义,但暂时还未波及北京地区,然而这一天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却主动退位线上股票配资炒股门户网址,代表清朝正式落下帷幕。
问题在于:1644年清军入关以来,清廷就嗜权如命,达到了中国皇权专制顶峰,为何会在1912年主动放弃皇权?难道,因为此时清朝统治者不愿再起兵戈,或者开始赞同共和,或者为了民族利益而不愿再内斗,于是才主动交权?
答案当然不是,只是这个问题被隐藏的太深,真相可以浓缩为两个字,就是“怕死”,与国家大义毫无关系。但在“怕死”的背后,却依然不改“贪婪”的本色。接下来,就谈一谈这方面的话题。
首先,清朝满城控制
通过军事征服、收买联合地主阶级和文人集团,清朝取得了政权,但一个致命的客观弱点是:满清八旗人数少,如何统治数量庞大的汉民呢?
这里面手段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是军事控制,就是中央八旗和遍布全国军事要地的满城,接下来先谈满城。
清军入关以后,清政府为了防止汉人造反,加强对整个国家的军事控制,即令八旗军布防于全国各处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驻扎,或单独修建军事性质的镇守城,或在屯驻的城市中另建城池,专供八旗驻军及其随行眷属使用,这些叫做“满城”。
平时,八旗兵丁在满城内生活和训练,并威慑反抗者;战时,则出城作战,镇压反抗者。同时,满城里的八旗,往往还能指挥、控制当地绿营,因此一座满城控制了相当大的一片区域。也就是说,满城的军事力量,是清朝统治的重要基础,一旦没有满城,那么该地区就可能失控。
其次,满城逐渐被破
对于小规模起义,八旗驱动绿营兵丁,哪怕人海战术,也总能镇压小规模的起义军。因此,长达200年的时间内,各地满城基本保持,清朝统治也基本无恙。
但到太平天国时期却不同了,太平军非常善战,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灭掉了多地满城,比如南京满城(位于明故宫,就是将明故宫改造成了满城)、杭州满城等。这些满城规模都很大,控制的又是财税重地江浙,因此太平天国灭掉这些满城,以及让其他部分满城受损,对清朝打击很大。
辛亥革命期间,原本重建的南京、杭州满城又遭破坏,成都满城协商解决,更严重的是西安满城被灭。西安是西北重镇,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之所以逃到西安,一方面西安远离北京,一方面西安满城没有遭到什么破坏。
总之,经过多次军事打击,很多重要军事重地的满城或遭严重削弱,或直接被灭,清朝通过满城统治的基础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清朝中央八旗
满城本质上是清朝布置在全国的军事据点,但除此之外,清朝还有中央八旗。除了八旗自身腐化堕落不堪之外,在鸦片战争之后,这一主力也慢慢消耗殆尽。
太平天国除了打击绿营之外,还消灭了很多八旗主力,比如李开芳北伐,还有击破江南大营等。同时,西方侵略者也消灭了部分八旗主力,最典型的是八里桥之战,就基本消灭了一支满蒙主力部队。其中,清朝持续200多年的削弱蒙古,也导致蒙古自身实力锐降,晚清时也没有什么实力支持清廷,况且满清对蒙古还有警惕之心。
当然,清朝不是没有想过重建八旗精锐,现实的问题是八旗犹如扶不起的阿斗,原本让荫昌在袁世凯旁边编练八旗新军,以及还有其他编练八旗的努力,以组建一支维持统治的军事力量,但最终都宣告失败。
总之,经过太平天国、洋人入侵,清朝八旗主力几乎不存,兼之自身又不努力、怎么扶都扶不起来,于是延续200多年的统治基础就出了严重问题。
最后,晚清缺乏维持统治的军事力量,带来的后果极其严重,为了维持统治,为了活命,于是有了以下的一些历史:
其一,鸦片战争之前,几乎没有汉人总督,也鲜有汉人提督,军权往往都是满人掌握,但太平天国后,曾国藩的湘军极速扩张,手下汉人提督众多,这让清廷非常紧张。最终,清廷扶持了淮军,瓦解了湘军,开始让掌权的汉人内斗,就是继续以汉制汉。
因为缺乏维护统治的清廷军事力量,于是接下来清朝挑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内斗,让其互相牵制,由此让清廷获益,而不是从国家利益的出发促使他们奋发图强、团结对外。当然,曾国藩等也的确愚忠,有小节而无国家民族大义。
其二,因为清朝八旗主力所乘无几,又不堪一战,于是后来更不敢与洋人死战到底。逻辑很简单,无论能不能打赢,最终都会可能导致八旗进一步被削弱,同时导致汉人武装进一步强大,这显然不利于满清统治,于是不如不打、不如卖国。若血战到底,焉能如此惨败于远来之敌。
有人认为,明朝时遇到鸦片战争后的情形更差。其实不对,因为清朝根本不敢死战,既害怕八旗主力进一步损失,又害怕汉人在死战中会崛起,故而后来不停的签署卖国条约,乃至还有不败而败的中法战争。换成明朝的话,显然就没有这种顾虑。
其三,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偏居一隅,此时清廷对东南七省控制非常微弱,既无地方满城镇压,又无中央八旗主力威慑,于是东南七省才会公然“互保”,抗拒朝廷命令,以保全地方。
其四,因为清廷已经没有威慑力了,于是为了维持统治,才有预备立宪方案,不是真的想丢掉大权搞君主立宪制。但满清统治都已摇摇欲坠了,搞出的却还是贪婪的欺骗式的预备立宪,还梦想掌握大权,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与清廷分道扬镳,这也是辛亥革命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其五,辛亥革命时,不少革命军思明末惨剧而对满清愤恨不已,于是一些地方采取了比较过激的手段,这让清廷很担心自己的下场,于是迫不得已之下清帝“主动”退位。但清帝退位的条件,要求却又很高,比如末代清帝居住于紫禁城,每年还有400万两银元的荣养等。
总之,满清退出历史舞台,不是他们想退出,而是因为没有八旗和满城的军事力量维持,担心自身安危之下,迫不得已的退出,所以后来有了日本人的“帮助”,其中部分人就又“果断”的出山,建立了一个由日本人完全控制的“伪满洲国”。
富牛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